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源资讯 > 特教知识学习 > 视障 > 正文

视力障碍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3/9/10 14:24:59 人气: 标签:
一.视觉障碍的定义和分类
视觉障碍,也称视觉缺陷,其描述性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视觉障碍一般包括盲与低视力两类。以教育的目的而言,盲童是必须要采用电子盲文来进行阅读的视觉障碍儿童,而低视力儿童多是通过放大的印刷字体就能进行阅读的视觉障碍儿童。

二、视觉障碍的成因
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视觉生理结构和功能的障碍,可以发生在胚胎发育时、出生后的很短时间或在儿童生长的任何时期。视觉障碍的成因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治病和外伤造成的。有正常视觉后才有视觉障碍的儿童称之为继发性或后天性视觉障碍。也就是说他们的障碍是由一种情况的出现或一个事故引起的。虽然两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需求可能相似,但即使是一小段时间曾有过的良好视觉也会影响儿童的发展,可以丰富儿童对自己、他人、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环境中事件的理解。
我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我国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视神经萎缩、沙眼、视网膜色素辨病和屈光不正等。其中,白内障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先天性因素占致盲原因的绝大比例,而后天致盲的比例相当少。

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视觉器官的上参与缺陷给忙于低视力儿童的活动带来很多困难,从而也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障碍。
(一)知觉
盲与低视力儿童由于视觉缺陷,听觉与触觉就成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了解盲与低视力儿童特别是盲童的听觉与触觉特点,训练他们逐渐学会“以耳代目”、“以手代目”,对盲人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盲童可以通过听觉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声音判断方向。还可以通过听觉来了解和熟悉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但这些超出一般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在失去视觉的特殊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而形成的。
盲童的触觉也十分灵敏。通过训练,盲童不仅能学会六点盲字,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滑度、重量等。此外,触觉在帮助盲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发展思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盲童与低视力儿童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和知觉与动作的统和等方面都表现出比正常儿童困难多的特点,尤其对距离的准确直觉和深度知觉。
(二)注意与记忆
主要凭借听觉和触觉获取信息的视觉障碍儿童,获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的难以形成,致使低年级视觉障碍儿童表现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视觉障碍儿童单纯依靠触摸,对物体进行再认的成绩远低于明眼儿童。但视觉障碍儿童有较强的听力记忆。
(三)学习能力
盲童的智商接近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是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醉酒起来,有下列几方面原因:一是进校时间较晚,错过了幼儿智力开发期;二是教师、父母对视力障碍儿童在学业成就上的期望低;三是特殊教育的方法不合适,没能根据盲童的身心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没有通过教育补偿,使盲童形成鲜明、稳定、完整的综合表象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由于病假或天气等各方面原因,盲童实际学习时间比正常儿童要少;五是接触出版物甚少,限制了盲童的学习;六是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视力正常儿童不必学习的技能,入工具的使用、定向行动等。
(四)语言发展
语言的习得主要是依赖听觉而不是视觉,所以就视力残疾本身而言,并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因此,视觉障碍儿童在语言的主要方面同明眼儿童并没有较大差异,尽在说话时的姿势、体态等次要方面表现出异样。但这并不说明盲童在语言表达的学习方面不存在弱点,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盲童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不能准确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之内涵的现象。
(五)情绪特征和社会适应
盲童由于视觉障碍,常常是处于一种暗无天日的孤寂环境之中,一般儿童很容易学会的生活自理、行走等行为,他们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学会。因此,焦虑和挫折感是盲童主要的情绪问题。
盲童情绪、情感的深刻性较好,通过教育能形成较好的理智感,即从深刻的认识活动中培养起一种比较稳定的、深刻的情绪体验。但是,盲童的情绪倾向性多偏于消极型,即缺乏积极、热情、振奋和乐观的情绪,而倾向于消极、颓废、松懈、灰心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有关比较研究还指出,盲童由于需要的不到满足,行为目标难以实现,常产生一种挫折感。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会使挫折感向好的方面转化,例如变得更加理智、清醒和成熟,敢于正是客观上的困难,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等;如果教育不力,盲童的挫折感也可能向冷漠、幻想、退化、发泄、攻击、报复等方向转化。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行动能力与经验的限制,以及无法看到行为的结果,多会变得被动、依赖与无助。由于无法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来进行有效的模仿、学习,与应用身体语言跟别人沟通,也大大地影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
盲童的情绪状态也给他们的社会适应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盲童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一般不主动和别人交往,显得比较孤独。
解决盲童的情绪和社会适应的最终方法仍是加强对盲童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另外,教育普通儿童关心、照料和爱护盲童,主动与他们接触,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提高交往能力。

四、盲与低视力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普通儿童都是通过观察、模仿来不知不觉地学会简单的日常活动。但是对完全丧失视力的盲童来讲,他们看不见别人的动作,看不到周围的情况和别人走路的方式,找不到吃饭、睡觉、学习、大小便的场所,也无法从别人的面部表情及体态中得到对自己活动评价的反馈信息。因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形成。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展听觉、触觉来弥补视力障碍,增强盲童的活动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来增加盲童从事活动的信心。
大致可分为辨音训练、辩物训练、定向行走训练、自我提倡和日常生活自理活动的训练等。同时要加强盲文和其他盲教工具的使用。低视力儿童的教育则强调合理地、科学地保护和使用残余视力,学习使用各种助视器,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试着与朋友分享下吧!
更多
本文网址:
上一篇:脑瘫
下一篇: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