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培训交流 > 对外交流 > 正文

聋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3/6/3 12:24:33 人气: 标签:

(本文在双流县2011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内容摘要】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提高了聋生适应社会、自立社会的能力。但网络因其特殊性,特别是对于聋生而言,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对聋生的思想品德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聋生网络道德问题,应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聋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规范聋生的上网活动,积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动员,共同做好聋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聋生  网络道德  现状  对策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网络的出现也同样给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生带来了方便。网络克服了聋生交流的困难,方便了聋生与健听人、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流,体现了社会的极大进步。

 然而,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对聋校来说,典型的表现就是聋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

  一、聋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

  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经过对部分上网聋生的走访调查,许多聋生在网上聊天或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经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许多聋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总之别人也不认识我的原因,还有的聋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 

2.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网上聊天是聋生普遍感兴趣的主题,但在网上聊天时,上网聋生往往对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的问题认识不足,对不文明语言随意使用的问题抱无所谓态度,认为在网上说谎很正常,谁都可以欺骗。

  3.人格冲突明显。

通过对部分上网聋生的调查发现,近一半的聋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其理由主要体现在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有意思、不受限制,尝试虚拟的网络的神秘,,尝试新的感受,体验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寻求另一种感觉,逃避现实,对现实不满,无聊等等。 

4.沉迷网络游戏。

  网上游戏也是聋生上网感兴趣的重要主题,通过对部分聋生的调查显示,近80%的上网聋生在网上玩过游戏,超过30%以上的男生经常玩。更有甚者,个别聋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出现泡网吧、逃学厌学现象。

  二、引起聋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聋生现实社会交往不足。

  聋生的生活圈子狭小,在校期间只能与本校同是聋哑人的同学交往(我校往往只有一百多人),而这样的交往就造成了聋生的去社会化现象,几乎生活在一种与主流社会亚隔绝的状态。这样对聋生来说,网络世界就成为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老师及家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虽然多数聋生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活动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乐此不疲。

2.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

  成年人由于在生活中经历各种各样的道德事件,从而使自己有一个较稳固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因而在网络中就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延伸性和行为自律性。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是重说教,而学校教育也同样存在说教过多的问题,未成年特别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生往往是在事不关已的情景下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想象,找出一个道德高尚的解决办法。而道德教育重点在于经历,必须亲身经历道德危机事件,才有可能增强对不道德诱惑的免疫能力。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就毫无抵抗力的聋生在网络中面临不道德行为诱惑时就很容易选择错误。

  3.聋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少年儿童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聋生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聋生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聋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

  4.道德文化监督者和影响者的疏忽。

  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少年儿童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进行传输。然而,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却显得过于无力,面对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社会尚无好的对策来应对,聋校更是束手无策。特别是对于大部分聋校,传统的德育都显得滞后与低效,而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更过于单一。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有害信息的泛滥,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对聋生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聋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使一些负面的道德问题更容易得到传播,从而导致了他们的网络道德问题。

三、应对聋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

  面对日益突现的聋生网络道德问题,作为聋生德育工作主渠道的聋校,应该切实承担起对聋生进行教育的责任。作为聋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聋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积极规范聋生的上网活动。同时,应积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动员,共同做好聋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1.聋校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聋生的表率。

  教育者首先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聋生共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聋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也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聋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楷模。

2.在聋生中普及网络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聋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网络自律的良好习惯。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和规范。关键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聋生上网的特点,聋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好网络道德教育课,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讨论。我们可以先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对同学进行培训,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做网络文明卫士。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聋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和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3.向家长和聋生推荐优秀的青少年网站和聋人网站。

聋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聋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网站,并积极引导聋生登录这些网站。使聋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养成上这些网站的习惯。此外,应积极丰富聋校的校园网内容,聋校校园网除了展示学校和为教师服务的内容,也应开办一些适合聋生的栏目。对聋生身边发生的活动,聋生的作品,聋生喜爱的动漫,聋生喜欢玩的益智游戏等内容都可以添加到学校网站中。

4.加强传统德育教育,创设聋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体系。

  培养聋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聋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聋校作为聋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聋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聋生良好的信息识别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必须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增强对聋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做到教师与聋生、聋生与聋生、家长与聋生、社会与聋生之间的互相教育、互相监督。

  网络,让人类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一个分子,聋生也同样离不开网络。对于网络这种新事物,我们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地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面对聋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义务教育聋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督促聋生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融入主流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摆在我们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聋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朱永久《新时期聋生道德体验的激发与培养》(《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7期)。

4、王玲主编《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读完这篇文章后,试着与朋友分享下吧!
更多
本文网址: